Thursday, October 23, 2014

騎車登山技巧

經過三個月的騎車訓練,車的改裝,加上到處學來的技巧;我現在終於可以騎車入山兩哩,是登Mission Peak的三分之二。想想當初連入山50公尺都騎不了,這是要如何才能作到呢?


首先是強化車,和人。
1) 我已經常常跑山地馬拉松,但騎車和跑山所用的肌肉不盡相同,還是要有機會便練習騎車爬坡。練氣練肌肉。當然本來就有能跑山地馬拉松的底子也不無幫助。並且和山有關係的運動,最好還是能減掉一些體重。

車呢,市販兩三百美元就可以買到還算好的登山車;但這種普通的車子恐怕也沒法子直接騎上山。選擇有前後避震和輕量化車體的較好。買個基本車之後還要改裝以適合登山。
2) 換齒輪。前齒盤換成有22齒的最小齒;後齒輪換上最大齒34齒的齒輪。22/34 = 0.64,這個齒比已經不錯了。
3) 換煞車,上山之後還是要下山的。買車的時候最好就是買有碟煞的,沒碟煞的車要改裝很難。雖然已經是碟煞了(一般賣的是160mm),但是因著體重大還是可以換上較大的碟。我就換上203mm (八吋)碟,這是最大尺寸的了。

再來就是騎車的技巧。
上坡時,一定要守住氣。換入很低的齒輪之後,車子在上坡前進的速度便很慢了,如果坡度稍微變緩,很容易會用力將踏板蹬的快一些;或是在騎不動的時候憋氣硬蹬。如果如此,很容易造成體力功率輸出過大,心跳率提的太高,很快就會疲憊。所以一定要維持一定的出力限制,踏板轉速維持均勻的慢速,以保持呼吸的均勻。

為了要呼吸順暢,手可以抓住把手的最外端以擴胸,這是上坡,不必管煞車柄了。雙手分開之後,身體可以向前彎更多,雙肘向外,如果頭彎到車把槓上方一兩個拳頭高,這樣腿的出力可以更容易。

為了維持一定的出力,有時轉速會降得很低,車速也會很慢,所以低速平衡的功夫也很重要。平時騎車可以很容易的挪動身體來維持平衡。但用力上坡時手臂也會發力拉車把(拉車)。這樣上半身,肩膀,腰也都會僵硬,身體挪動不易,低速慢車的平衡會更難。要想法子盡量放鬆上半身,如果很難,這時可能要用到頭,轉動不至僵硬的頸部,將頭當作重物來轉移重心。想辦法替後輪留一條較平整的路線,如果後輪因為崎嶇不平而打滑,踏板就可能空轉半圈,車速一停,平衡就無法維持了。

不管如何, 將自己當做機器,維持穩定的功率輸出,只有如此才可以在山坡上騎的更遠,更久。


如果不幸失去平衡下了車,在較陡的坡上是很難蹬踏板起步的。往往一蹬踏板,後輪因為沒有重量壓在上面,很容易就就打滑,車子不但無法前進還會後退。這時只有抓住後煞車,踏上踏板的那瞬間不致打滑,待體重壓上後輪放開煞車就可以抓住路面向前進了。

下坡時,可以將座位降低一些,騎乘的位置後退,甚至離開座墊,只用腿力支撐身體,這樣也可以更好的應付顛簸。

Wednesday, October 22, 2014

強化煞車

上次下山時覺得煞車還是不夠,已經是180mm的碟了,怎還會不夠呢?  當時不明究理,所以又order了203mm的大碟。這又號稱8吋碟,是登山車碟中最大的了。但是換上了之後,只覺得煞車力道更差了,這怎麼可能呢?
仔細一查看,原來煞車卡鉗在抓緊煞車手柄時已經轉到底了。
(圖中就是Ravx SL Disc Rotor,高科技製造,光看就知道,處處鏤空,非常輕量化,比一般160mm 碟還要輕,散熱又好,東西也不貴,不過三十$)    Pad使用Bengal PH02/Helix

只好又把煞車卡鉗拆下來看看, 原來卡鉗欠調整,煞車片在不使用煞車的狀況下陷在鉗身之內超過1mm,這樣在使用時就算全部推出來也不夠夾緊新碟片。難怪煞車不夠力。
調整的方法非常妙,在一個s大內六角螺絲的正中有一個中空的孔,可以伸入一支細的內六角螺絲工具去調整另一螺絲。
經過調整之後,試騎的第一次還是和之前那樣猛一抓閘,車就好像撞上一堵牆一樣,我人差點從車上掉下來;果然是非常強的煞車。


Thursday, October 9, 2014

騎車登山

清晨6時許騎車蹬山一哩,爬山路上心跳狂飆。中間有兩小段還下來牽車。不過還是騎到了乾牛塘。(高約 1,100 ft)
之後並且平安 下山,感謝新的180mm碟。一路上抓的很緊;若是原來160mm碟恐怕就不行了。碟的大小要和體重相稱。
 以前看騎士上下山覺得很輕鬆,現在自己親身試過才知騎車登山是很難的;比平路騎50哩還要難。

Tuesday, October 7, 2014

耶穌醫治瞎眼的神跡

在醫學發達的今天, 人們已經有些醫治疾病的能力了,甚至Google已經開始研究生物電子學的應用,例如已經嘗試去製造智能人工義肢,以及和我們這個主題有關的電子眼的設計。許多有眼疾的盲人在經過,例如說白內障的移除,或是眼角膜移殖,在未來還有可能在可以進行電子眼的安裝,都可以重獲視力,在這個世代下,有沒有可能會改變我們對於耶穌行醫治神跡的看法呢?
在聖經四福音當中一共有四次不同的記載,耶穌醫治了瞎眼人的例子。其中在馬可福音第八章二十二節,耶穌醫治了一個瞎子的過程記載的相當清楚。耶穌先用唾沫塗抹在這個瞎子的眼睛上,然後這個人就可以看見了。接下來耶穌和他的一段談話特別引起了我的注意。耶穌問他說你看見什麼沒有?那個人往上一看,說:"我看見人了,看見他們好像樹走來走去"。聽到這個回答,耶穌再按手在他的眼睛上,接下來他定睛一看,就復原了,樣樣都看得清楚。
這個小細節讓我想起了我看我所看過的一些醫學文獻,這些文獻里記載失明很久的人通過手術重見光明的例子。手術修補了他們的眼睛,但是他們在重見光明以後的問題卻不在眼睛而是在腦裡面。原來人最大的視覺器官是我們的大腦。眼睛補捉了光影以後要透過視神經傳導到腦,要在大腦成像以後人才能真的'看'見。有文獻記載失明很久之後的人,在初重見光明之後,要花很久的時間來適應。因為他們的腦部成像的區域被別的功能所佔據,例如聽覺,所以他們在眼睛重見光明之後,大腦雖接到視神經傳來的信息,卻沒有辦法正確的成像。有人在初期所所看到的成像是扭曲的,變形的,或是顏色不對的。有人要經過好幾個月的適應和訓練以後才能真正的回復他們的視覺成像。


那麼耶穌所醫治的這個瞎子他回答說人看起來好像樹一樣,那是不是一種變形呢?
直立的人應該在基本上是圓柱形的,所謂像樹,是不是他所見的影象是上端呈發散狀,像樹一樣的開枝散葉了?


這個細節和我所讀過的例子有點吻合。另外在約翰福音第九章耶穌醫治另一個瞎子,在醫治好之後想必是因為那個瞎子的行為舉止變的完全不同了,連以前看過他的人因為他的形體舉動不同,所以他們都認不出他來了。這就是另外一個有趣的小細節。但是在兩千年前的聖經作者,當時又有沒有網路電視或者其他的傳播媒體,也沒有人碰過瞎子復明的例子,那麼他們是怎麼知道要寫下這種細節的呢?除非那是他們親身真正的經歷!


聖經上又說耶穌又再觸碰了第一個瞎子一下,這下子就把他的這個視覺變形完全修好了。他就看得清楚了。所以耶穌在短短的時間之內就把我們現在醫學需要數個月的的適應及期訓練給完成。
如果這還不算什麼的話,在約翰福音第九章,耶穌又醫治了一個生來就瞎眼的人。也就是說這個人的腦子從來沒有控制眼球運動或是經歷過影像在腦中成像的訓練。一般剛出生的嬰兒要差不多兩個月以後,才能看到物體,四個月以後才能看東西有立體感,要真正把東西看清楚差不多要一年。而這個生來就瞎眼的人,他的情況比嬰兒更差,因為嬰兒只是沒有訓練的大腦一片空白,但是這個瞎子的大腦卻已經被其他的功能所使用過了,應該也可以說是佔據了。
然而耶穌只是用了唾沫和了泥土塗抹在他眼睛上,再叫他到希羅亞池去洗洗。他順服的去洗了之後就看見了。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就算今天的醫學可以修復損壞的眼睛,甚至是發展人造電子眼連結的視神經之上;但是我們卻沒有辦法縮短病人大腦需要的訓練的時間,叫人立刻能看見。我相信不管是21世紀,22世紀,甚至到了五百年後的人類都無法能做到的,而這件事耶穌只用了簡單的幾個動作就完成了。無怪乎耶穌要說這是要"彰顯神的作為",因為這是人根本就無法做到的事情,只有神才能。
今天不管人類的醫療科學有多麼的發達,但是人所能做的和神所能作的還是有根本上的差別。有人說過:人的盡頭才是神的開始。就從這些醫治瞎子的例子來說真的是這樣。今天許多人對科學,和醫學等深俱信心,但是卻懷疑神。這就好比小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會學到新本領,而且開始依賴這些新本領。但是我們實在不應該就此懷疑父母,拒絕和父母的愛和幫助,那樣真的會是多少痛苦白白受,既讓自己受苦又讓愛我們的天父傷心。